可能是 kru 這一次為兩岸牽線,開花結果,表現不錯。本來,在每年的台灣急診醫學會年會,kru 只有簽到簽名的份兒。辛苦的業界人士,也是從辛苦地從 case pics、poster、oral presentation、special topics 慢慢爬起,最強能到衛星廳專題演講就是急診界的名人、大老!唸個碩士博士更是基本派頭。

沒想到,kru 這一次直接飛到大會第一天晚上的聯誼餐會﹝專題演講﹞。這一年大陸行,果然帶來許多契機,Timing 抓得好,就有好的出發點。以下是 kru 的專題演講引言:

彼岸的白色巨塔,台灣的急診醫師

眾所周知,
中國內地醫療改革進展遲緩,與其再等待新醫改方案的突破,不如引入深具實力的民營醫療管理機構,起到“鯰魚效應”,推動整個內地醫療界的良性競爭。

故早在
2000年中國內地即發佈《中外合作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開放外資以合資形式開設醫院。隨著醫改方案的出臺、社會資本逐漸滲入醫療機構,衛生部對台資參建醫院發出了不少相關優惠政策。

但直到
2006年政策進一步明朗時,才有實質性進展。這一年,中國內地明確歡迎和鼓勵台灣醫療機構與內地合資合作興辦醫院。台灣投資者最高股權可占70%,合作期限暫定二十年,期滿可申請延長。此外,衛生部也加速開放台灣醫師在內地行醫的資格,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台灣同胞在內地申請執業註冊和短期行醫。在履行相關手續後,可在內地從事為期一年的職業活動,期滿後可申請延長。

這無疑為台資進入大陸醫療市場打開了方便之門:代表台資醫院的﹝湖南旺旺醫院﹞、﹝南京明基醫院﹞、﹝昆山宗仁卿醫院﹞、﹝廈門長庚醫院﹞陸續於這幾年開始營業。據估算,在市場未開放的情況下,大陸醫療市場利潤高達
19200億新臺幣,且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未來綜合醫院更將達到15%

從去年六月至今,兩岸政商界在各地華人著名刊物發表言論,一直強調醫療西進的最佳時機到了,鼓吹台灣醫師至對岸發展。這幾年間,的確有一群接著一群,曾經滿懷希望、熱誠的台灣醫師至對岸奉獻,不過,到最後確黯然而歸。

兩岸中華民族,雖然同文同種,講一樣的普通話。但五十年來不同的政治體制、教育背景、文化水準下,醫療西進難道真如上峰所說的如此簡單嗎?近年來,台海兩岸醫療互動頻繁,以禮相待;並不代表,到了對方地盤,成了競爭對手時,仍有同樣的待遇。弄個不好,身心俱疲,如果出事,能不能全身而退都還是個問題!

因此,是否能由所謂台資醫院、台灣醫師、台灣醫療制度,這樣的外來者影響內地醫療陋習呢?當然,前提是內地認為台灣“那些獨特的做法”在大陸行得通才行。
今日有幸,由後輩跟大家分享一下急診醫師在大陸的生存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ru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