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待了那麼久,kru 還沒把市內的古蹟看完。這個星期日難得可以昏睡到中午,既然也來不及登高看梅花山,那就去看著名的﹝中華門﹞。明太祖朱元璋自西元 1366 年開始修築南京城垣,其中南門是在南唐都城南門的故址上重建的。因傳說門下埋有江南富戶沈萬山的聚寶盆,被稱作“聚寶門”。1931年國民黨建都於南京後,蔣介石覺得舊名太封建官僚氣,故改名為“中華門”。此門東西寬 118.5 米,南北長 128 米,占地面積 15168 平方米。共設三道甕城,由四道券門貫通,首道城門高 21.45 米。各門均有可以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現在僅存閘槽和門位遺跡。甕城上下設有藏兵洞 13 個,左右馬道下設藏兵洞 14 個,可在戰時貯備軍需物資和埋伏士兵,據估計可容納三千人。



南京中華門甕城東西兩側築有寬 11.5 米、長 86.1 米的馬道,馬道陡峻壯闊,是戰時運送軍需物資登城的快道,將領亦可策馬直登城頭。這種藏軍設施,在古代戰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敵人強攻時,可將敵兵放進城門,然後關起各道城門,把敵軍截為三段,分而殲之,似如甕中捉鼈。下圖照片為“馬道”。





中華門規模巨大,雄偉壯觀,結構複雜,設計巧妙,是我國古代防禦性的建築,在世界城垣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的南面有雨花臺作為天然屏障,門前後有兩支秦淮河水橫貫東西,前臨長千橋,後倚鎮淮橋,地勢險要,為城南交通咽喉所在。



中華門城堡建築宏偉,結構複雜,設計巧妙,別具匠心。它的興建前後歷時 21 年,採用巨型條石、大磚與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後砌成。砌城牆所用城磚,每塊長約 40-50 釐米,寬 20 釐米左右,厚 10 釐米上下,每塊重15-20 公斤,這樣厚重的城磚,燒制技術的難度是相當大的。



城磚的製作由南京工部、京師駐軍及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五省共 125 個縣承擔,燒成後由水路運送到南京。
為了保證城磚的品質,採取了嚴密的檢驗制度,每塊磚上都在側面印有制磚工匠和監造官員的姓名,一旦發現不合格製品,立即追究責任。所以城磚的質地細密堅實,雖經六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仍然完好如初,可見當時沿江人民為了建造這座宏偉的京城曾經付出了多少艱辛的勞動。



上圖解說:對外的第一道城門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原建有廡殿式重簷筒瓦頂的鏑樓,但毀於
1937 年侵華日軍的炮火,現尚存台基殘跡;中層為磚石結構,朝內一排 7 個藏兵洞。下層中間為甕城甬道,兩側各有 3 個藏兵洞。二至四道城門為二層結構,上面有木質城樓,下層為磚石結構。甕城的東西兩側各建有一條寬 11 的斜坡式登城馬道,供守軍騎馬上城,馬道下的外側還各有一排 7 個小藏兵洞。



其中的一個﹝藏兵洞﹞,kru 進去裡面只感覺很寒冷。對﹝那個那個﹞特別敏感的豬頭奇,走一步就馬上退出來。直覺這個地方?也沒錯,當初二次大戰日本打南京時,在這付出重大的代價,在此地的國軍也是死傷慘重。而這裡也是﹝南京大屠殺﹞主要被屠殺的地點之一!



﹝鐳石﹞,用青石鑿成大小不一的圓石。就是古代城門攻防戰中,防軍喜歡從城牆上丟下來砸對方的守城主要兵器之一。看了那麼多,kru 感覺真回到古代,加上隨處可見的古城牆,南京還是很有歷史的!



最下面的門即為﹝中華門﹞。現存的南京城牆建于明代初年 13661386 年。它南北(中華門至捐江門)長 10 公里,東西(中山門至漢中門)寬 5.67 公里,周長 33.67 公里,高 1421 米,下寬 14.5 米左右,上寬 49 米。城牆上築藏兵窩鋪 200 座,垛日 13616 個,計有正陽、通濟、聚寶、三山、石城、清涼、定淮、儀鳳、鐘阜、金川、神策、太平、朝陽等 13 個城門,後又陸續增辟 11 個,共 24 門。城牆是用條形花崗石奠基,城磚是按規定的尺寸、重量特別燒制,每塊磚上都有製造者和監造者的姓名。南京城的形狀完全依據地理自然形勢建造:東連鐘山,西據石頭,南貫秦淮,北枕玄武湖,依山傍水,氣勢非凡。

 

登高即可建南京市內現存綿延不斷的城牆,真是壯觀無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ru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